以前,許多朋友通過電話和網絡向我咨詢廬山楓葉的變化情況。昨天,我在QQ空間和微信朋友圈分別發了一個《廬山秋景拍攝報告》的帖子,帖中是這樣寫的:“今天與昨天同朋友一道在廬山植物園和花徑公園第一次拍攝了一些梧桐和紅楓秋景的片子,我不知這些片子如何,反正廬山的秋景已經呈現了。再過10多天就要立冬了,到那時,按以往的經驗,廬山的景色可能會更美?!蔽野l這個帖子的目的是向那些游山玩水的朋友和攝影愛好者傳達廬山秋景和廬山楓葉拍攝的一條信息。
有人問我,什么時候來廬山拍秋景和楓葉?實際上,廬山秋景和廬山楓葉的形成有一個過程,楓樹、雞爪槭、銀杏、梧桐樹的葉子由青變黃變紅的時段都不是同步的,即使是同一品種的樹,其葉子變化也不同一時段。你不可能在一兩天內將廬山的秋景與楓葉美景全收你眼中和鏡頭。就拿這兩天情況來說:植物園標志性的幾棵楓樹,葉子剛開始變黃變紅,約有70%的楓葉還是青的,而植物園“天繪”石刻里面一棵紅楓卻紅得正當時;花徑如琴湖九曲橋頭上那棵楓樹葉子也基本上紅了60%,而拱橋旁邊那棵楓樹葉子卻幾乎全紅了。從廬山秋景來說,我認為現在正是觀賞拍攝的最佳時機。梧桐樹全部黃了,而且都掛在樹枝上。環山公路及街道兩旁都種有梧桐樹,在綠色松樹和權木叢中與雞爪槭一道點綴得非常顯眼,層次相當豐富??偟膩碚f,廬山秋景及楓葉的觀賞和拍攝,從10月中旬至11月底,都是可以的,只不過畫面不盡相同罷了。(秦永言文攝)——桂良尉
一路上山路坎坷,
一路上樹高林密,
到了黃龍庵,
深谷里沒有人煙的遺跡,
也無遠古更多的信息。
庵前千年的銀杏樹,
康乾時代的墓塔,
無言訴說著文明在此的駐錫。
墓碑上亙古的文字在苔蘚中漫滅,
我于霧隱叢林中掬一把落葉,
搽式宗師大德的名諱,
貼近石刻的臉龐,
在冷霧濕雨中肅穆,
仿佛古老的禪師氣息宛在,
出于對理想境界的追尋,
他將一生的梵唱和青春都獻給了匡廬。
嘩嘩作響的銀杏葉,
西風吹拂下細語,
飄零了多少個秋天,
最后把黃龍山麓作為自己的歸宿。
芒鞋踏破的尋覓,
就是這深谷的湍流,
跌沓起伏百轉千回,
四濺亂瀉后寧靜為一潭的碧玉。
庵房空寂無言,
先人手植的栗樹下果實滿地,
金黃的毛栗堆滿房間,
山谷里充盈著豐收的喜悅,
這歡笑自洪荒荊榛而來,
綿綿不絕累代傳承。
每個人都有意氣風發歲月,
他們把金屑一樣的陽光留在了林泉。
庵旁泉水日夜潺潺,
疲憊饑渴皆可取瓢一飲,
甘冽清澈蕩漾著陽光的溫煦,
把溫暖從遠古傳遞到今世,
把人間關愛從鬧市帶到偏遠的山村,
千山萬水、萬水千山
所有的祈禱和希翼不就是這世間的仁愛。
【中國江西網】本組照片由本報“景探”——影子于1月12日拍攝于廬山含鄱口。登上廬山時,他們正好遇上2014年的第一場雪。影子說:“當時上山的時候是零下五度,我們去是為了看霧凇,又正好碰上今年的第一場雪?!焙犊谑菑]山風大雪厚的地方之一,霧凇也最容易因為風向而形成各種造型。影子說,當時含鄱口的風大到刺骨,真是像刀刮一樣的疼。不過當看到形式各異的像水晶樹一樣閃閃發光的“霧凇樹”時,真心覺得受點冷也是值得的。(記者劉定樂/文)
初冬,游廬山。
對于廬山,我最先想到李白的《望廬山瀑布》和蘇東坡的《題西林壁》這兩首詩。過去,一直以為廬山只是一座風景優美的山。到達山頂,聽導游介紹,才知廬山上有一座小鎮,名為牯嶺,小鎮的命名人還是一名外國人。
1886年,英國傳教士李德立發現了這個小鎮,給它起名“牯嶺”(英文cooling),在他努力下,這里成為當時上流社會的避暑勝地,山上出現數百幢風格各異的西式別墅,每一棟別墅背后都有一段引人入勝的故事。我們參觀了毛澤東、江青和蔣介石、宋美齡都住過的美廬別墅。美廬別墅里發生的故事,從一個側面展示了風云變幻的中國現代史,令人心潮澎湃。只是可惜,這么多別墅,這么多故事,我無法逐一品讀。
在廬山,最浪漫的就是到廬山戀電影院看《廬山戀》,這已成為廬山的固定旅游項目。這家電影院每天只放映《廬山戀》這一部電影。上?!按笫澜缁崴埂笨偛吭C給“在同一影院放映場次最多的單片”稱號??赐觌娪?,在街上小酌一番,吃些當地特色菜,比如廬山特產石雞、石魚、石耳,喝些當地特色酒也不錯。但酒家較早關門,晚上九點后街上已開始冷清。廬山頂上還有舞廳、卡拉OK廳、酒吧等,沒有去嘗試。
牯嶺中心有商業街,石魚、醉魚、茶餅和廬山云霧茶是當地特產。
廬山風景以“雄、奇、險、秀”聞名于世,素有“匡廬奇秀甲天下”之美譽。兩天里,我們游玩了花徑、如琴湖、仙人洞、烏龍潭、黃龍潭、三寶樹、黃龍寺、回龍路、含鄱口、植物園、會址等地,欣賞了挺拔俊秀的山巒、寧靜澄澈的碧水等。歷代以來的文人騷客對廬山山水的描述很多,相比之下我的敘述太有限了,所以便不多提。
廬山絢麗色彩。許是剛剛入冬,山上紅葉仿佛還讓人停留在秋季。廬山植物園內的楓葉,就像燃燒的火。廬山植物品種多為針、闊葉林混交雜生,碧綠的松柏中,夾雜著黃、紅、橙、棕各色霜葉,再加上各種美麗的鮮花,整個廬山都生動起來,讓人瞧不夠、賞不夠。 (秋 影 文/圖)
“造化無言卻有情,每于寒盡覺春生,千紅萬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聲?!焙鉂u遠、蛇年漸近、年味漸濃。九江位于贛北,物產豐饒、歷史悠久,年俗文化豐富多彩?,F將九江富有地方特色的年俗介紹如下,以饗讀者。